善根

词典解释: shàn gēn 1.佛教语。梵语ku?ala-mūla意译。谓人所以为善之根性。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国语辞典注音 ㄕㄢˋ ㄍㄣ  拼音 shàn gēn佛教用語。指沒有貪欲、瞋恨、愚痴的心。▶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以諸,濟無德者。」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851页 第3卷 445

词典名字:

善根

词典发音:

shàn gēn

国语辞典
佛教语。梵语ku?ala-mūla意译。谓人所以为善之根性。善根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
基本解释

善根[ shàn gēn ]

⒈  佛教用语。指没有贪欲、瞋恨、愚痴的心。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语意译。谓人所以为善之根性。善根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

《维摩诘经·菩萨行品》:“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
南朝 陈 徐陵 《上智者禅师书》:“既善根微弱,冀愿力庄严。”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道源生知,善根宿植。”
《旧唐书·高祖纪》:“弘宣胜业,修植善根。”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善根

  • 善根,《大品般若经》中说: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的根本。比丘知善、知善根,是谓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于正法中。无贪、无嗔、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合称为三善根。不善根则为贪、嗔、痴等,即称三不善根,或称三毒。又善法为得善果的根本,故亦可称为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