嚾呼

词典解释: huān hū 1.喧闹;喊叫。 2.犹欢呼。国语辞典注音 ㄏㄨㄢ ㄏㄨ  拼音 huān hū喧呼。▶ 《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傳.三韓傳》:「其人壯勇,少年有築室作力者,輒以繩貫脊皮,縋以大木,為健。」▶ 《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因作方相與十二獸舞。,周遍前後省三過。」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960页 第3卷 554

词典名字:

嚾呼

词典发音:

huān hū

国语辞典
1.喧闹;喊叫。 2.犹欢呼。
基本解释

嚾呼[ huān hū ]

⒈  喧呼

《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三韩传》:「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缒以大木,嚾呼为健。」
《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嚾呼,周遍前后省三过。」

引证解释

⒈  喧闹;喊叫。

《后汉书·礼仪志中》:“因作方相十二兽儛,嚾呼,周徧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端门。”
《后汉书·东夷传》:“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輒以绳贯脊皮,縋以大木,嚾呼为健。”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鍤之,通日嚾呼作力,不以为痛。”

⒉  犹欢呼。

无名氏 《汴州人歌》:“闐道嚾呼,公来之初。”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