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

词典解释

在北京市西城区、故宫西北、北海以南低丘上。有圆形城垣,故名。金代为挖北海湖泥堆成。高4.6米,周长276米,面积约4 500平方米。其上建有殿宇。元、明、清均为御园。主要建筑承光殿(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内有玉佛,殿前有玉瓮亭,内放元代玉瓮,系由整块玉石雕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典名字:

团城

词典发音:

tuán chéng

国语辞典
古建筑。位于今北京市故宫西北﹑北海以南的低丘上,因周围有圆形城垣,故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宇始建于金,元以后屡有增修。团城中,承光殿内有玉佛,殿前有整块玉石雕成的元代玉瓮,生动细致。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建筑。位于北京市 故宫西北、北海以南的低丘上,因周围有圆形城垣,故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宇始建于 金,元 以后屡有增修。团城中, 承光殿 内有玉佛,殿前有整块玉石雕成的 元 代玉瓮生动细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团城

  • 团城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南门外西侧。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屿。 元代在其上增建仪天殿,明代重修,改名承光殿,并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墙顶砌成城堞垛口,初步奠定了团城的规模。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金时,团城为御苑的一部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团城横遭洗劫,衍祥门楼被击毁,白玉佛左臂被击伤,团城上的珍宝文物也被洗劫一空。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团城多次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将团城及北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