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
词典解释:
[important affairs of state] 国家的重大政策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共商国是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国策;国家大事。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乞仕不许批答》:“天步难安,国是未定。”《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七:“自甲午 中东 之战以来,这种倾向早已成为了我们 中国 的国是。”
国语辞典
◎ 国是 guóshì
[important affairs of state] 国家的重大政策
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
共商国是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基本解释
国是[ guó shì ]
⒈ 专指国家的重要计划、政策。
引《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先帝继之,两遭帘帷变更,国是未定。」
引证解释
⒈ 国策;国家大事。
引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乞仕不许批答》:“天步难安,国是未定。”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七:“自甲午 中东 之战以来,这种倾向早已成为了我们 中国 的国是。”
网络解释
国是
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西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二》。“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朝有不直、毁名之臣,则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谁复为国家昌言乎?’疏上,夺俸一年。呜呼!国是所归,往往如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