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词典解释

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有棱,无毛。羽状复叶,小叶常3~11枚,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齿。夏秋开花,穗状花序,萼暗红紫色,无花瓣。产于中国各地。根入药,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止血,主治痔血、便血、吐血、崩漏等症;外敷治烫伤。

词典名字:

地榆

词典发音:

dì yú

国语辞典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妇女带下﹑血崩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妇女带下、血崩等。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地榆》。

《太平御览》卷一千引《神农本草经》:“地榆苦寒,主消酒,生 冤句。”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五加一名金盐,地榆一名玉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地榆 (蔷薇科地榆属植物)

  • 地榆(拉丁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跟,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 地榆也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