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词典解释: dì mào 在地理学中也称“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态。由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作用(流水、冰川、风、波浪、洋流等)相互作用而成。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分为构造(高大的山脉、断陷盆地、火山等)、侵蚀(河流峡谷、曲流、冰川槽谷等)、堆积(冲积扇、江心洲、火山锥等)等。国语辞典注音 ㄉㄧˋ ㄇㄠˋ  拼音 dì mào地形景觀。為平原、臺地、丘陵、山地、湖泊等的分布狀況。▶ 如:「氣候是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77页 第2卷 1033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84页

词典名字:

地貌

词典发音:

dì mào

国语辞典

地貌 dìmào

[landforms,physical contours;the 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基本解释

地貌[ dì mào ]

⒈  地形景观。为平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等的分布状况。

如:「气候是影响地貌的一个重要因素。」

英语relief, landform (geology)​

法语modelé (géologie)​

引证解释

⒈  地球表面的形态。

吴晗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要认识祖国的真正面貌,科学地纪录地形地貌,一定要经过亲身观测考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地貌

  •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