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
1.周代的乐舞之一。 2.称牛。 3.强大的武力。
基本解释
大武[ dà wǔ ]
⒈ 一种周代的乐舞。为六乐中的武舞,内容是歌颂武王伐纣的武功。舞分六段,用以作为宗庙之乐,祭祀祖先。
引《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舞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祖先。」
⒉ 用以祭祀的牛。
引《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英语Dawu or Tawu township in Taitung county 臺東縣|台东县[Tai2 dong1 xian4], southeast Taiwan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的乐舞之一。
引《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濩》、《大武》。”
郑玄 注:“《大武》, 武王 乐也。”
《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 周 之盛也其若此乎?’”
⒉ 称牛。参见“一元大武”。
引《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牛逐虎》:“嗟哉异哉两大武,高义可与 贯高 伍。”
⒊ 强大的武力。
引《商君书·徕民》:“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
网络解释
大武 (中国古代舞蹈乐曲)
《大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传统舞蹈。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一、武王伐纣是为了推翻商纣王的统治而进行的战争。二、《大武》是手持武器的战舞,这种舞蹈形式在原始舞蹈中已经存在,从原始时代“刑天氏之乐”等,到历代歌颂战功的“武舞”,而《大武》则发展了这种舞蹈形式,并有所创新。它的结构比较复杂,舞段安排得体,概括而真实的表现了周人灭商的过程,以及灭商后班师回镐京(今西安);次年,武王病死,年少的成王即位,由周公召公辅佐统治。商纣儿子武庚乘机联合管辖,陕之东归周公管辖,于是天下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