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

词典解释: dà xiàng guó sì 1.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国语辞典注音 ㄉㄚˋ ㄒㄧㄤˋ ㄍㄨㄛˊ ㄙˋ  拼音 dà xiàng guó sì河南省開封縣境的寺廟。北齊天保六年(西元555)創建,宋至道二年(西元996)重建。明末為河水淤沒,清順治時重建,乾隆時重修。▶ 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二.東京相國寺》:「東京相國寺乃瓦市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命重建三門,為樓其上,甚雄,宸墨親填書金字額,曰『大相國寺』,五月壬寅賜之。」

词典名字:

大相国寺

词典发音:

dà xiàng guó sì

国语辞典
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基本解释

大相国寺[ dà xiàng guó sì ]

⒈  河南省开封县境的寺庙。北齐天保六年(西元555)​创建,宋至道二年(西元996)​重建。明末为河水淤没,清顺治时重建,乾隆时重修。

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东京相国寺》:「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命重建三门,为楼其上,甚雄,宸墨亲填书金字额,曰『大相国寺』,五月壬寅赐之。」

引证解释

⒈  在今 河南 开封 市。本 北齐 大建国寺,天保 六年建,后废。 唐 为 歙州 司马 郑审 宅,旋施僧重建寺。 唐睿宗 以旧封 相王,赐额改名 相国寺。宋 至道 二年重建,题名 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 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 时相继重修。 明 末为河沙淤没。 清 顺治 重建, 乾隆 重修,题名 古汴名蓝。参阅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 明 李濂 《汴京遗迹志》卷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大相国寺

  •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