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羹

词典解释

大,同“太”。不和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时用。《礼记·乐记》:“大羹不和。”郑玄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

词典名字:

大羹

词典发音:

dà gēng

国语辞典
不和五味的肉汁。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不和五味的肉汁。

《礼记·乐记》:“大饗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郑玄 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
《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唐 郑薰 《赠巩畴》诗:“淡薄贵无味, 羊斟 惭大羹。”
李东阳土室》诗:“大羹及元酒,此味久已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大羹

  • 给祖先吃的则不加任何调料的肉羹
  • 肉羹是夏商周人们的主要作肉方式,如果是给祖先吃的则不加任何调料,叫大羹。大羹不和,全靠自然本色,温和文雅,看似没有味道却饱含万种味道,体现着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绝顶功夫,这是治理国家和写作文章的最高境界。
  • 大羹实际上就是不和五味(不加任何调料)的肉,又称“太羹”,在《礼记·乐记》和《左传》中都有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