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

词典解释: tiān niú 1.鞘翅目昆虫的一科。常见的有两种:一种身体较小﹐黑色而有光泽﹐翅上有白色星点﹐叫星;另一种身体较大﹐黑褐色﹐密生灰黄色绒毛﹐叫褐。的幼虫蛀食玉米﹑高粱﹑甘蔗﹑苹果﹑桑﹑柳等植物的茎。国语辞典注音 ㄊㄧㄢ ㄋㄧㄡˊ  拼音 tiān niú動物名。鞘翅目昆蟲。常見的有二種:一種身體較小,黑色而有光澤,翅上有白色星點,稱為「星」。另一種身體較大,黑褐色,密生灰黃色絨毛,稱為「褐」。是蛀木材專家,常利用其銳利的口器蛀蝕桑樹、果樹、茶樹等,是森林、作物的害蟲。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152页 第2卷 1408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85页

词典名字:

天牛

词典发音:

tiān niú

国语辞典

天牛 tiānniú

[long-horned beetle;longhorn beetle] 任何种构成天牛科的甲虫,以其特别长的触角来鉴别

基本解释

天牛[ tiān niú ]

⒈  动物名。鞘翅目昆虫。常见的有二种:一种身体较小,黑色而有光泽,翅上有白色星点,称为「星天牛」。另一种身体较大,黑褐色,密生灰黄色绒毛,称为「褐天牛」。天牛是蛀木材专家,常利用其锐利口器蛀蚀桑树、果树茶树等,是森林、作物害虫

英语Longhorn beetle

德语Bockkäfer (S)​

法语Cerambycidae

引证解释

⒈  鞘翅目昆虫的一科。常见的有两种:一种身体较小,黑色而有光泽,翅上有白色星点,叫星天牛;另一种身体较大,黑褐色,密生灰黄色绒毛,叫褐天牛。天牛的幼虫蛀食玉米、高粱甘蔗、苹果、桑、柳等植物的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天牛 (昆虫纲动物)

  • 天牛是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
  • 天牛是植食性昆虫,会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
  • 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甲虫,其英文俗名得自多数种的极长触角。分布全球,但热带最多。长0.4~18cm,不过,若把触角计算在内,长度可增加2~3倍。许多成虫(如欧洲的蜂形虎天牛〔Clytus arietes〕)采花粉,体色黄、黑、橙相间,酷似黄蜂;有些虎天牛属(Clytus)的热带种类貌似蚁类;非洲的大天牛(Pterognatha gigas)则像一块带有几条线(伸出的触角)的苔藓或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