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乡

词典解释

北齐隋唐行均田制时称公地多、人口少的地方为宽乡,授田如规定数,工商业者授一半;人口多、公地少的地方为狭乡。狭乡授田比宽乡减一半,*桑田计算在*露田内,工商业者不授。准许狭乡受田者卖所分田,到宽乡另给。宽乡则鼓励居民垦荒,减免租徭,招辑流亡,将未分土地借给农民垦种。故后世习称地广人稀的地方为宽乡,地狭人稠的地方为狭乡。

词典名字:

宽乡

词典发音:

kuān xiāng

国语辞典
人少田多的地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人少田多的地区。

《隋书·食货志》:“天保 八年,议徙 冀、定、瀛 无田之人,谓之乐迁,於 幽州 范阳 宽乡以处之。”
新唐书·食货志一》:“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使宽乡虽闲得六年以上而法不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民只受三十亩或更少的田,一开始就有逃往宽乡的趋势。”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