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籍

词典解释: jì jí 指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区别于‘原籍 ’)。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ˋ ㄐㄧˊ  拼音 jì jí1. 旅居他鄉,將戶籍設於該處。▶ 唐.李翶〈嶺南節度使徐公行狀〉:「公諱申,字維降,東海剡人,永泰元年京兆府。」2. 一種舊時的習慣。父母為求小孩順利成長,而將其託名在菩薩或尼姑、道士處做乾兒 子或乾女兒,稱為「」。▶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五.談異六.老僧》:「昔侍御與貧道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釋氏,為我弟子。」亦稱為「寄名」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4921页 第3卷 151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16页

词典名字:

寄籍

词典发音:

jì jí

国语辞典

寄籍 jìjí

[home temporary;domicile] 指长期居住外地而取得该地的籍贯

基本解释

寄籍[ jì jí ]

⒈  旅居他乡,将户籍设于该处。

唐·李翶〈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讳申,字维降,东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

⒉  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干儿 子或干女儿,称为「寄籍」。清·王士祯也称为「寄名」 。

《池北偶谈·卷二五·谈异六·老僧》:「昔侍御与贫道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释氏,为我弟子。」

英语to register as domiciled in another land, naturalization

引证解释

⒈  谓离原籍,而在寄居地落户。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讳 申,字 维降,东海 剡 人, 永泰 元年寄籍京兆府。”
宋 王洋 《赠向扬州》诗:“野人本住 蓬莱 侧,寄籍 淮 甸老阡陌。”
章炳麟 《艾如张董逃歌序》:“是时 青岛、旅顺 既割,天下土崩过计者欲违难异域,寄籍为流民。”

⒉  犹寄名。参见“寄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老僧》:“昔侍御与贫道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 释 氏,为我弟子。曾几何时,皆成古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寄籍

  • 寄籍出自《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释义:指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