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关尺

词典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寸口脉的三个部位。以掌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时一般先以中指端按得关部,然后用示指按寸部,环指按尺部。

词典名字:

寸关尺

词典发音:

cùn guān chǐ

国语辞典
中医切脉三部部位名。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切脉三部部位名。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候。三部者,寸、关、尺也。”
晋 王叔和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从鱼际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寸关尺

  • 历代医家对寸、关、尺各部的长度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以“脉取三寸,三部各为一寸”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医家的认同。研究认为,三部总长度应根据人腕部桡动脉比较浅露肤表的一段长度来确定,在前臂中所占长度比例应与前臂在人身长中所占长度比例相适应;而各部的长度应按寸关尺分别反映人体上、中、下三段的身长比例来确定。按照上述原则计算,三部总长度以2寸最合理,寸关尺长度分别为6分、2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