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奏

词典解释: fēng zòu1.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国语辞典注音 ㄈㄥ ㄗㄡˋ  拼音 fēng zòu封緘的奏章。或稱為「封章」。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999页 第2卷 1255

词典名字:

封奏

词典发音:

fēng zòu

国语辞典
  • 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
  • 基本解释

    封奏[ fēng zòu ]

    ⒈  封缄奏章

    引证解释

    ⒈  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参见“封事”。

    《晋书·职官志》:“魏 尚书郎……毎一郎缺,白试诸孝廉能结文案者五人,谨封奏其姓名以补之。”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勑给事中之职,凡制勑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封奏

  • 密封奏章。清初沿明制,大臣奏事用本章,由通政司转内阁呈送皇帝。雍正年间设奏事处,命大臣奏事皆用奏折,各赐黄绫糊木匣,外加小锁,有二钥,一存内廷,一赐本官,凡有奏折,皆装入匣内,封锁呈进,由皇帝亲自开锁。如御史等有密奏,即以奏折装入封简封固,外加奏匣,称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