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

词典解释


旧县名。秦置。因在会稽山之阴(北)得名。治今浙江绍兴市。隋改名会稽。唐又分会稽置山阴,与会稽同城而治,此后历为越州、会稽郡、绍兴府、绍兴路治所。1912年两县合并,改名绍兴。
县名。在山西省朔州市东部、恒山北麓、桑干河上游。同蒲铁路纵贯。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汉置汪陶县,辽设河阴县,金改山阴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小麦、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黍、莜麦。工业有采煤、机械、化学、建材等。古迹有广武城、汉墓群。

词典名字:

山阴

词典发音:

shān yīn

国语辞典

山阴 shānyīn

[ubac] 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山朝北的一面。

《汉书·郊祀志上》“从阴道下” 唐 颜师古 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唐 姚合 《寄杨工部闻毘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诗:“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刘大白 《春雪》诗:“可怕的却是那些株守着岭北山阴的,甘心埋没在它底势力范围之下!”

⒉  晋 王羲之 的代称。 王羲之 曾居 会稽 山阴,故以代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文徵仲 得笔法於 巙子山,而参以 松雪,亦时为 黄 米 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当行,惟小楷正书,即 山阴 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山阴 (词语)

  • 山阴,汉语词语,一般指山的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