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政

词典解释: gān zhèng 干预政事:宦官~。国语辞典注音 ㄍㄢ ㄓㄥˋ  拼音 gān zhèng干涉政事。▶ 《三國演義.第一回》:「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之所致,言頗切直。」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657页 第2卷 913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20页

词典名字:

干政

词典发音:

gàn zhèng

国语辞典
干预政事:宦官~。
基本解释

干政[ gān zhèng ]

⒈  干涉政事。

三国演义·第一回》:「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

引证解释

⒈  干预政事。

后汉书·蔡邕传》:“蜺墯鷄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
《魏书·天象志四》:“﹝ 太和 十七年﹞至七月, 齐武帝 殂, 西昌侯 以从子干政,竟杀二君而自立,是为 齐明帝。”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三节:“康有为 的变法主张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在 满清 严厉禁止士人干政的制度下,这一运动是有重大意义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干政

  • 干涉政治政务,干预政事。
  •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三节:“ 康有为 的变法主张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在 满清 严厉禁止士人干政的制度下,这一运动是有重大意义的。” 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 袁可立微微一笑,大有深意的对杨太曦道:‘伯雄,你可知宦官干政是我朝大忌,凡和阉党有所关系的最终都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
  • 表示当局者忌讳忌惮的某类人涉及政事政治政务的举动。一般主语是当局者觉得可能对自己权利造成影响的某类人,如封建社会的后宫及外戚;谓语为干涉,干预;宾语是指政治相关的一切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