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票

词典解释

旧中国钱庄或银号签发的*本票。采用不记名式,且对挂失止付,规定极严,故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有即期和远期两种。过去,外商为在中国推销洋货,允许购货人提货时可以使用远期庄票(一般五天至十天),因此庄票流通颇广。钱庄应客户请求,对自己所签发的庄票进行验付和保付的手续,称为“照票”。

词典名字:

庄票

词典发音:

zhuāng piào

国语辞典
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记名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记名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先见一张一千两银子的庄票,盖在上面。”
茅盾 《林家铺子》四:“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庄票

  • 庄票是由民间金融业的商户、当铺、地方商会等机构发行的信用纸币,一般没有经过当时政府的批准,流通范围仅限于发行者所在地的某一狭小范围,也有少数庄票跨区域流通。庄票的流通,解决了市面找零的困难,改善并提高了发行者的营业状况,从客观上看,对某局部金融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据相关史料考证,庄票萌芽于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间,形成于清前期,民国期间庄票的使用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庄票渐次退出流通而进入收藏领域,部分纸币收藏爱好者以庄票为收藏专题,庄票丰富了祖国货币文化的内涵。[作者:sdgcy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