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闻

词典解释: yì wén 1.别有所闻;所闻不同。 2.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 3.新异之事;奇闻。国语辞典注音 ㄧˋ ㄨㄣˊ  拼音 yì wén1. 別有所聞。▶ 《論語.季氏》:「陳亢問於伯魚曰:『子有異聞乎?』」▶ 《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雖淵流遂往,詳略異聞。」2. 新知或奇聞。▶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序〉:「今止探求異聞,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從來說的書不過談些風月,述些異聞,圖個好聽。」

词典名字:

异闻

词典发音:

yì wén

国语辞典
1.别有所闻;所闻不同。 2.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 3.新异之事;奇闻。
基本解释

异闻[ yì wén ]

⒈  别有所闻。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有异闻乎?』」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虽渊流遂往,详略异闻。」

⒉  新知或奇闻。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从来说的书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

引证解释

⒈  别有所闻;所闻不同。

《论语·季氏》:“陈亢 问于 伯鱼 曰:‘子亦有异闻乎?’”
何晏 集解:“以为 伯鱼 孔子 之子,所闻当有异。”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源流遂往,详略异闻。”
张铣 注:“﹝帝王﹞音乐宴会虽因时权变,源流遂往,而论説其道者,所闻不同。”

⒉  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

《后汉书·杨终传》:“﹝ 赵博 等﹞以 终 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往在都,见 诸葛顒,曾具问 蜀中 事,云:‘ 成都 城池门屋楼观,皆是 秦 时 司马错 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纸;或良朋涖止,传述异闻,客去輒録而藏焉。”

⒊  新异之事;奇闻。

《后汉书·桓谭传》:“凡人情忽於见事而贵於异闻。”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从来説的书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女化男》:“又有 庄浪 女子十五岁,亦化为男。与 庄 事仅隔十年,皆在 庄浪,亦异闻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异闻

  • 异闻,汉语词汇。
  • 拼音是yì wén,
  • 释义:1、意为别有所闻;所闻不同。
  • 2. 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
  • 3. 新异之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