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慝

词典解释: yǐn tè 1.承认罪过。国语辞典注音 ㄧㄣˇ ㄊㄜˋ  拼音 yǐn tè引咎自責。▶ 《書經.大禹謨》:「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 唐.柳宗元〈唐故祕書少監陳公行狀〉:「天子加惠群臣而焉,德之厚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166页 第4卷 98

词典名字:

引慝

词典发音:

yǐn tè

国语辞典
承认罪过。
基本解释

引慝[ yǐn tè ]

⒈  引咎自责

书经·大禹谟》:「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
唐·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之厚也。」

引证解释

⒈  承认罪过。

《书·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往于田,日号泣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加惠羣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引慝

  • yǐn tè ㄧㄣˇ ㄊㄜˋ
  • 引慝
  • 承认罪过。《书·大禹谟》:“帝初于 历山 ,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加惠羣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