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堂

词典解释

在北京中南海。现址原为建于1887年的“仪銮殿”,1901年毁于火。1902年重建,改名“佛照楼”。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更名“怀仁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此召开。

词典名字:

怀仁堂

词典发音:

huái rén táng

国语辞典
  • 北京·中南海。原名仪鸾殿。始建于1882年,1900年为八国联军所毁。1901年重建,改今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在 北京 中南海。原名 仪鸾殿。始建于1882年,1900年为八国联军所毁。1901年重建,改今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怀仁堂

  • 怀仁堂,是中南海内主要建筑之一,位于丰泽园东北,原为仪銮殿旧址。仪銮殿于光绪时用三年的时间建成,慈禧太后迁入居住并在此殿召见大臣并处理政务。
  •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把从事过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自己就在仪銮殿亲自训政,使得仪銮殿取代了紫禁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治中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仪銮殿被火灾焚毁,重建的宫殿名为佛照楼。
  •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将此楼改名为怀仁堂,并在此接见外宾、接受元旦朝贺。北洋政府结束后,怀仁堂长期闲置,成为当时北平市政府举办集体婚礼的场所。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怀仁堂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仁堂成为中央政府的礼堂,经常举行各种政治会议和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