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恩

词典解释

明宦官。山东高密人。本姓戴。宪宗时掌司礼监,为*汪直等所惮。宪宗末年欲易太子,因力争,被斥居凤阳。孝宗即位后召回,仍掌司礼监,劝帝贬逐奸邪,起用正人。

词典名字:

怀恩

词典发音:

huái ēn

国语辞典
感念恩德。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感念恩德。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张 鲁 逋窜,走入 巴中。怀恩悔过,委质还降。”
《晋书·刑法志》:“率土蒙更生之泽,兆庶必怀恩以反化也。”
《新唐书·魏徵传》:“今立可汗未定,即诣诸国市买,彼必以为意在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不怀恩。”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不颠倒是非如《碧云騢》,不怀恩挟怨如《周秦行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怀恩 (明代宦官)

  • 怀恩(?--?),明代著名宦官。本姓戴,因族人犯罪而受到牵连,很小就做了宦官,赐名怀恩。明宪宗时被提升为宦官机构中的最高领导者: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廉洁不贪、正直忠诚;明孝宗幼年时期几度危难,怀恩调护得以保全。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二十八日,为了表彰怀恩的功德,明孝宗特批为他建造显忠祠。
  • 怀恩 (词语释义)

  • 怀恩是一个词语,是指感念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