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猲

词典解释

恐吓;用威力胁迫人。《国策·赵策二》:“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史记·苏秦列传》作“恐愒”。司马贞索隐:“谓相恐胁也。”

词典名字:

恐猲

词典发音:

kǒng hè

国语辞典
1.亦作"恐愒"。亦作"恐喝"。亦作"恐曷"。 2.恫吓威胁。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恐愒”。亦作“恐喝”。亦作“恐曷”。恫吓威胁。

战国策·赵策二》:“是故横人日夜务以 秦 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
《史记·苏秦列传》作“恐愒”。 《公羊传·僖公十四年》“盖 徐 莒 胁之” 汉 何休 注:“杞,王者之后,尤微,是见恐曷而亡。”
宋 苏轼 《魏武帝论》:“孙权 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姚鼐议兵》:“况兵籍是名而恐猲取材,扰地方为害者有之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恐猲

  • 恐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ǒng hè,是指恫吓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