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旨

词典解释

意图;旨意。多指尊者的意向

亦作“意指”。亦作“意恉”。谓意之所在。多指尊者的意向。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为太中大夫,往使 尉他 ,令 尉他 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臣之愚暗,安知时变,不过如向所陈,不敢改辞以迎合意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清史稿·后妃传论》:“﹝ 慈禧太后 ﹞与 德宗 意恉不协,一激而啟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 毛泽东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它(共产党)应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

词典名字:

意旨

词典发音:

yì zhǐ

国语辞典

意旨 yìzhǐ

[intention;will;wish] 意图;旨意。多指尊者的意向

秉承意旨

基本解释

意旨[ yì zhǐ ]

⒈  意向旨趣。

《史记·卷九七·陆贾传》:「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慧澄替他宣扬意旨,祝赞已毕,叫一个小尼领了丫鬟别处玩耍。」

旨趣

德语Wille, Wunsch, Streben (S, Psych)​

法语intention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意指”。亦作“意恉”。谓意之所在。多指尊者的意向。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 为太中大夫,往使 尉他,令 尉他 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臣之愚暗,安知时变,不过如向所陈,不敢改辞以迎合意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
《清史稿·后妃传论》:“﹝ 慈禧太后 ﹞与 德宗 意恉不协,一激而啟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
毛泽东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它(共产党)应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意旨

  • 意旨,本义是指心志、心意,亦作"意指"、"意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