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手

词典解释: jǐ shǒu 手臂微屈,以食指指斥人。因手形像戟,故称。《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褚师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后因以“”或“戟指”形容指着别人怒骂的样子:大骂|戟指怒目|将军指贼语,死为厉鬼当杀汝。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ˇ ㄕㄡˇ  拼音 jǐ shǒu伸出手指指著對方罵。▶ 唐.皇甫枚《飛煙傳》:「其夕,夢飛煙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亦作「戟指」。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6685页 第5卷 230

词典名字:

戟手

词典发音:

jǐ shǒu

国语辞典
手臂微屈,以食指指斥人。因手形像戟,故称。《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褚师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后因以“戟手”或“戟指”形容指着别人怒骂的样子:戟手大骂|戟指怒目|将军戟手指贼语,死为厉鬼当杀汝。
基本解释

戟手[ jǐ shǒu ]

⒈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唐·皇甫枚也作「戟指」。

飞烟传》:「其夕,梦飞烟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

引证解释

⒈  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以其似戟,故云。常用以形容愤怒或勇武之状。

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褚师 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
张衡 《西京赋》:“袒裼戟手,奎踽盘桓。”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晋 李太后 在 建州,卧病,无医药,惟与 晋 主仰天号泣,戟手駡 杜重威、李守贞 曰:‘吾死不置汝!’”
黄景仁 《余忠宣祠》诗:“将军戟手指贼语,死为厉鬼当杀汝!”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摇头晃脑猛可地戟手向 鲍德新 一指。”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戟手

  • 读音:jǐ
  • 古书中也称“棘”。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似不普遍。到了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郑国在伐许前授兵时,即有子都拔棘逐颖考叔的事发生。鲁庄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随,“授师子焉”,说明楚国已用戟装备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