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水
词典解释:
又称“护坡”。建筑物外墙墙脚四周向外倾斜的排水坡。将屋面雨水和墙面雨水排离墙脚,使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表面要求平整,以利排水,一般用现浇混凝土外抹水泥砂浆;也有用砖或石块铺砌而成,但不耐久,且易渗水。坡度约5%,宽600~1 000毫米,与地面平或稍高。若屋顶为无组织排水,散水宽度需大于出檐200毫米以上。
国语辞典
◎ 散水 sànshuǐ
[apron] 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雨水渗入的保护层
引证解释
⒈ 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
⒉ 书法术语。谓“氵”。
引宋 无名氏 《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氵散水法口诀云:上衄侧,中偃,下潜挫趯锋…… 柳宗元 《笔精赋》云‘水散幽纵,《黄庭》宗之’是也。”
⒊ 曲调名。 唐 白居易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诗:“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
引《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瓏峭更清。”
网络解释
散水
散水是指房屋外墙四周的勒脚处(室外地坪上)用片石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的有一定坡度的散水坡。散水的作用是迅速排走勒脚附近的雨水,避免雨水冲刷或渗透到地基,防止基础下沉,以保证房屋的巩固耐久。散水宽度一般不应小于80厘米,当屋檐较大时,散水宽度要随之增大,以便屋檐上的雨水都能落在散水上迅速排散。散水的坡度一般为5%,外缘应高出地坪20~50毫米,以便雨水排出流向明沟或地面他处散水,与勒脚接触处应用沥青砂浆灌缝,以防止墙面雨水渗入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