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发音: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国语辞典
◎ 新文化运动 xīnwénhuà yùndòng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round the tim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1919)] 指我国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的文化革命运动
基本解释
新文化运动[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
⒈ 一种学术界的革新运动。西元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甚至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强烈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隐然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此种运动更为蓬勃。
引证解释
⒈ 指我国“五四”前后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主要内容是反对科举,提倡办学校,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引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遗著》:“其他两题,对于 中国 的新文化运动,也有许多新的指示。”
朱自清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大清帝国 改了 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配合着五四运动画出了一个新时代。”
网络解释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