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

词典解释: qí rén 1.指清代编入旗籍的人。特指满族人。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ˊ ㄖㄣˊ  拼音 qí rén1. 清代時,隸屬於八個旗籍的人。2. 滿洲人的統稱。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597页 第6卷 1614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0页

词典名字:

旗人

词典发音:

qí rén

国语辞典

旗人 qírén

[bannerman] 旧称清代隶属八旗的人

基本解释

旗人[ qí rén ]

⒈  清代时,隶属于八个旗籍的人。

⒉  满洲人的统称。

英语Manchu, bannerman (refers to the eight Manchu banners 八旗[Ba1 qi2])​

德语Man-Nationalität (in der Qing Dynastie)​ , Banner-Mann

法语Huit Bannières

引证解释

⒈  指 清 代编入旗籍的人。特指 满族 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旗人自恃势要,增租直,屡更佃户使民无以聊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庄斸松》:“人言京师妇女……既无旗人大方之度,又无南方嬝娜之风。”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旗人的生活好像……整天整年的都消磨在生活艺术中。”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旗人

  • 旗人是明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对自己的简称。八旗打破了原来分裂的局面,使得努尔哈赤直接掌管八旗,当时的旗人拥有一定的地位。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造的满族社会制度。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合起来称为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