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

词典解释: kūn jù 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国语辞典注音 ㄎㄨㄣ ㄐㄩˋ  拼音 kūn jù流行於我國江浙一帶的劇種。見「崑腔」條。

词典名字:

昆剧

词典发音:

kūn jù

国语辞典
  •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省南部的称南昆,流行于北京市河北省的称北昆。用昆腔演唱,故称。又称昆曲。
  • 基本解释

    昆剧[ kūn jù ]

    ⒈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参见「昆腔」条。

    引证解释

    ⒈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江苏省 南部的称南昆,流行于 北京市河北省 的称北昆。用昆腔演唱,故称。又称昆曲

    巴人 《况锺的笔》:“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 况锺 那支三落三起的笔。”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昆剧

  • 昆剧是只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一般而言,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尤其是脱离舞台的清唱时用昆曲,而将指表演艺术的戏曲剧种,则称作昆剧。
  •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昆剧曾经有"昆山腔"(简称"昆腔")、"昆调"、"昆曲"、"南曲"、"南音"、"雅部"等各种不同的名称。昆剧的产生,不仅是昆腔自身发展的成熟标志,还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
  • 昆剧是受文人雅士、艺术专家精心呵护培植的特殊戏曲品种,昆剧音乐使用曲牌体音乐结构,经典曲目有《牡丹亭》、《长生殿》、《单刀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