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珠

词典解释: míng yuè zhū1.即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052页 第5卷 597

词典名字:

明月珠

词典发音:

míng yuè zhū

国语辞典

明月珠 míngyuèzhū

[bright moon-pearl;luminous pearl] 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参见“明月”。

《史记·李斯列传》:“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韩愈 《别赵子》诗:“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难孔翠虎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明月珠

  • 又叫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物,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