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辟

词典解释

1.明君。

2.谓还政于君。

3.明法,严明法律。

词典名字:

明辟

词典发音:

míng pì

国语辞典
  • 明法,严明法律。
  • 明君。
  • 谓还政于君。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明君。

    《书·洛诰》:“朕復子明辟。”
    蔡沉 集传:“明辟者,明君之谓。”
    《北史·隋越王侗传》:“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復子明辟。”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就军前瞻天仰圣,共尊明辟。”

    ⒉  谓还政于君。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邓后 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义。”
    《后汉书·杜根栾巴等传赞》:“邓(邓太后 )不明辟, 梁(梁太后 )不损陵。慊慊 欒 杜,讽辞以兴。”

    ⒊  明法,严明法律。

    《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明辟

  • 明辟,汉语词汇。
  • 拼音:míng bì,
  • 释义为明君,谓还政于君,明法,严明法律。
  • 出自《书·洛诰》,《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