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台

词典解释: chūn tái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2.饭桌。 3.礼部的别称。国语辞典注音 ㄔㄨㄣ ㄊㄞˊ  拼音 chūn tái1. 古時春天眺望覽勝之處。▶ 《老子.第二○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賈島〈送劉式洛中覲省〉詩:「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臺。」2. 飯桌。▶ 《水滸傳.第四回》:「春臺上放下三個盞子,三雙箸。」▶ 《儒林外史.第二回》:「彼此說著閑話,掌上燈燭,管家捧上酒飯,雞、魚、鴨、肉,堆滿春臺。」3. 禮部的別名。見「禮部」條。

词典名字:

春台

词典发音:

chūn tái

国语辞典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2.饭桌。 3.礼部的别称。
基本解释

春台[ chūn tái ]

⒈  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

《老子·第二〇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

⒉  饭桌。

《水浒传·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
《儒林外史·第二回》:「彼此说著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

⒊  礼部的别名。参见「礼部」条。

引证解释

⒈  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贾岛 《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

⒉  饭桌。

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
《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

⒊  礼部的别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春台

  • 春台,典故名,典出《老子·道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指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后亦有指饭桌。也是古代礼部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