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词典解释


*吴淞江的古称。
府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治华亭(今上海松江),辖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1912年废。明清时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
县名。在上海市西南部、黄浦江中上游。沪杭铁路及其金山支线交会境内。县人民政府驻松江镇。秦为海盐县地,唐置华亭县,元为松江府治。清析置娄县,1912年两县合并为华亭县。1914年改松江县。以吴淞江(旧名松江)得名。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农产以稻、棉花、小麦、油菜籽为主。境内有佘山、天马山等。县城为江南古城,现为上海市的卫星城。工业有纺织、机械、轻纺、化学、电子、仪表等,建有上海照相机总厂。名胜古迹有唐代经幢、宋代方塔、明代古松、“砖雕照壁”和清代园林醉白池。
旧省名。在中国东北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辖今黑龙江省东南部。省会哈尔滨市。1954年撤销,并入黑龙江省。

词典名字:

松江

词典发音:

sōng jiāng

国语辞典
  • 吴淞江的古称。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吴淞江 的古称。

    唐 陆广微 《吴地记》:“松江,一名 松陵,又名 笠泽。”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松江》:“唐 人诗文称 松江 者,即今 吴江县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经 吴江、崑山、嘉定、青浦,至 上海县 合 黄浦 入海,亦名 吴松江。”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一曰 娄江,一曰 东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