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株

词典解释: gēn zhū 1.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3.根除。国语辞典注音 ㄍㄣ ㄓㄨ  拼音 gēn zhū1. 植物的根和主幹部分。▶ 漢.王充《論衡.超奇》:「有於下,有榮葉於上,有實核於內,有皮殼於外。」▶ 唐.陸龜蒙〈丁隱君歌〉:「老樹若蹲獸,霜濃果熟未容收。」2. 比喻事物的根本、基礎。▶ 唐.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詩:「遊子無,茅齋付秋草。」▶ 宋.蘇舜欽〈遷居〉詩:「手足日不閑,在地無。」3. 根除。▶ 《金史.卷一二八.循吏傳.張奕傳》:「後五日,都統完顏阿魯補以軍至歸德,欲餘黨,奕以闔門保郡人無他,遂止。」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6083页 第4卷 1015

词典名字:

根株

词典发音:

gēn zhū

国语辞典

根株 gēnzhū

(1) [stool]

(2) 同根茎的一枝或一群树干,尤指与吸根或水发芽有关的枝干

(3)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基本解释

根株[ gēn zhū ]

⒈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汉·王充《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
唐·陆龟蒙〈丁隐君歌〉:「老树根株若蹲兽,霜浓果熟未容收。」

⒉  比喻事物的根本、基础。

唐·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诗:「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宋·苏舜钦〈迁居〉诗:「手足日不闲,在地无根株。」

⒊  根除。

《金史·卷一二八·循吏传·张奕传》:「后五日,都统完颜阿鲁补以军至归德,欲根株余党,奕以阖门保郡人无他,遂止。」

德语Baumstumpf (S)​

引证解释

⒈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於下,有荣叶於上,有实核於内,有皮壳於外。”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老树根株若蹲兽,霜浓果熟未容收。”

⒉  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苏舜钦 《迁居》诗:“手足日不闲,在地无根株。”
郑观应 《盛世危言·贩奴》:“而 澳 港 外埠之根株犹未絶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艺术失却了民众的根株,艺术亦因之而失去生机。”

⒊  根除。

《金史·循吏传·张奕》:“﹝ 张奕 ﹞擒其首恶诛之。后五日,都统 完颜阿鲁补 以军至 归德,欲根株餘党, 奕 以闔门保郡人无他,遂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根株

  • 根株,汉语词汇。
  • 拼音:gēn zhū
  • 释义:1、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3、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