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

词典解释

桑寄生科。半寄生性常绿小灌木,寄生于山茶科、壳斗科和桑科等植物树枝上。嫩枝被绒毛,小枝黑色。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被褐色绒毛。夏秋开花,花序腋生,具毛,花两性,花被红色,管状,具披针形裂片四枚。浆果椭圆形。产于中国西南部、中部和东南部。另种广寄生(T. chinensis),产于中国南部;亦见于亚洲东南部。两种的带叶茎枝均入药,通称“桑寄生”,性平、味苦,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主治腰酸背痛、风湿痛、胎动不安等症。亦用治高血压。

词典名字:

桑寄生

词典发音:

sāng jì shēng

国语辞典
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上。叶革质,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夏秋开花,紫红色。浆果椭球形。另有毛叶桑寄生,也称桑上寄生。枝﹑叶﹑花均被褐色毛。中医以茎叶入药,叫广寄生,能治风湿痛﹑腰背酸痛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桑寄生科。常绿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上。叶革质,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夏秋开花,紫红色。浆果椭球形。另有毛叶桑寄生,也称桑上寄生。枝、叶、花均被褐色毛。中医以茎叶入药,叫广寄生,能治风湿痛、腰背痠痛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桑寄生 (植物)

  • 桑寄生(学名: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别称桃树寄生,苦楝寄生等。嫩枝、叶密被褐色或红褐色星状毛,有时具散生叠生星状毛,小枝黑色,无毛,具散生皮孔。产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贵州、湖北、湖南等地。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