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尘

词典解释

佛教语。 六尘之一。意根所对之境,能产生意识。

词典名字:

法尘

词典发音:

fǎ chén

国语辞典
佛教语。六尘之一。意根所对之境,能产生意识。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六尘之一。意根所对之境,能产生意识。

《楞严经》卷一:“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閒,犹为法分别影事。”
《法苑珠林》卷八八:“意识独缘之境名曰法尘。”
宋 苏轼 《水陆法像赞·一切常住达摩耶众》:“以意为根,是谓法尘。”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空法尘,依佛智,莫过於《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法尘

  • 法尘,六尘之一。法尘是意根所缘的境界,意根对前五根所缘的境界,分辨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