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宗

词典解释: fǎ yǎn zōng 1.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国语辞典注音 ㄈㄚˇ ㄧㄢˇ ㄗㄨㄥ  拼音 fǎ yǎn zōng中國佛教中禪宗五家之一。由五代文益禪師創立。因文益的謚號──大法眼禪師而得名。是禪宗五家中最晚成立的宗派。宗風簡明的地方似雲門;細密的地方類似曹洞,思想的特色主張一切現成。在宋初曾盛極一時,但到了宋代中葉,法脈就斷絕了。其間不過一百年。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文益、德韶、延壽等。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499页 第5卷 1044

词典名字:

法眼宗

词典发音:

fǎ yǎn zōng

国语辞典
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
基本解释

法眼宗[ fǎ yǎn zōng ]

⒈  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由五代文益禅师创立。因文益的谥号──大法眼禅师而得名。是禅宗五家中最晚成立的宗派宗风简明的地方似云门;细密的地方类似曹洞,思想的特色主张一切现成。在宋初曾盛极一时,但到了宋代中叶,法脉就断绝了。其间不过一百年。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文益、德韶、延寿等。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佛教禅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益 禅师所创。源出南宗 青原 一脉。 文益 圆寂后, 南唐 中主 李璟 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 宋 初极盛, 宋 中叶后衰微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法眼宗

  • 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祖庭为南京清凉寺。南唐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 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历经文益(885-958年)、德韶(891-972年)、延寿(904-975年)三祖,活跃于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作为宗派,法眼宗的传承历史不长,但它的几位祖师都是吴越地区学修并重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