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伯

词典解释

一作包丘子。西汉初儒生。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荀子学生。秦始皇时,以《诗》教授,申公、楚元王均从他受学。汉初,复在长安教授。其门人申公为《诗》最精,始为《诗》传,号“鲁诗”。

词典名字:

浮丘伯

词典发音:

fú qiū bó

国语辞典
  • 浮丘公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 浮丘公。按, 清 人避 孔子 讳,改“”为“”。参见“浮丘公”。

    高启孤鹤篇》:“翩翩 浮丘伯,朝从 东海 来。相呼与之归,谓是仙驥才。”
    或谓 汉 儒 浮丘伯。清 赵翼 《陔馀丛考·安期生浮邱伯》:“世以 安期生 浮邱伯 皆为列仙之徒。 《汉书·儒林传》:申公 与 楚元王 交,俱事 齐 人 浮邱伯 受诗……则 浮邱伯 实儒者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浮丘伯

  • 浮丘伯,齐国人,战国至汉初儒家学者。浮丘伯精于治《诗》,秦时传授楚元王刘交、申培公、白生、穆生等人。及秦焚书,弟子楚元王等相别去。
  • 汉初,高祖刘邦过鲁,召见儒生,浮丘伯携弟子申公等见汉高祖于南宫。吕后时期,浮丘伯西游长安,楚元王闻之,遣子刘郢客与同学申公、白生、穆生等西至长安,就学于浮丘伯,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