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官

词典解释

官名。唐南诏王以下最高行政官员。有坦绰、布燮、久赞之分,共六人。协助南诏王总理境内政务。

词典名字:

清平官

词典发音:

qīng píng guān

国语辞典
唐南诏王以下最高行政官员。有坦绰﹑布燮﹑久赞之分,共六人。相当于唐朝的宰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唐 南诏 王以下最高行政官员。有坦绰、布燮久赞之分,共六人。相当于 唐 朝的宰相。

唐 元稹 《蛮子朝》诗:“清平官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
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清平官六人,每日与 南詔 参议境内大事。”
无名氏 《大唐传载》:“南蛮清平官,犹国家之宰相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清平官

  • 清平官,南诏官名。相当于唐之宰相,共六人,具体官名有“坦绰”、“布燮”、“久赞”。继南诏之后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大理均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