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

词典解释

中医学病名。为感受温热之邪所致急性热病的总称。古代统属于“伤寒”。《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后世认为本病所包括的种类较广,有风温、温疫、温毒、春温、湿温、暑风、暑温、秋燥、冬温、温疟等。其中包括肠伤寒、大叶性肺炎、乙型脑炎、疟疾、流行性腮腺炎、头面丹毒等病。临床特点:发病较急,一般热象偏盛,容易化燥伤阴。治疗根据不同病因、病情可采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气凉血、清利湿热、滋阴清热等法。

词典名字:

温病

词典发音:

wēn bìng

国语辞典
中医学病名。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热病的总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病名。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热病的总称。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於寒,春必温病。”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司徒 中山 祝恬,字 伯林,公车徵,道得温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温病

  • 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