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灭

词典解释: màn miè 被磨灭,模糊难辨:老仆怀书字|有碑仆道,其文。国语辞典注音 ㄇㄢˋ ㄇㄧㄝˋ  拼音 màn miè字跡遭水浸蝕而消失。引申為模糊難辨的樣子。▶ 《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词典名字:

漫灭

词典发音:

màn miè

国语辞典
  • 磨灭,模糊难辨。
  • 埋没。
  • 淹没。
  • 基本解释

    漫灭[ màn miè ]

    ⒈  字迹遭水浸蚀而消失。引申为模糊难辨的样子。

    《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引证解释

    ⒈  磨灭,模糊难辨。

    《后汉书·文苑传·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清 周亮工 《老仆叹》诗:“老僕怀书字漫灭,长跪视人人不接。”
    鲁迅 《<嵇康集>跋》:“今於原字校佳及义得两通者,仍依原钞,用存其旧。其漫灭不可辨认者,则从校人,可惋惜也。”

    ⒉  埋没。

    苏辙私试进士策问》之二七:“《易》、《诗》、《书》皆立学官,《春秋》虽不用,而其书亦不废。惟大《乐》沦弃,漫灭无文。”
    清 顾炎武 《三朝纪事阙文序》:“臣祖二十年抄録之勤,不忍令其漫灭,以负先人之志。”

    ⒊  淹没。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凡欲疏通,必下而上。先治下,则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漫灭

  • 漫灭 读音:man mie 解释;磨灭,模糊不清。 出自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