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词典解释: huǒ guō (~儿)金属或陶瓷制成的用具,锅中央有炉膛,置炭火,使菜保持相当热度,或使锅中的汤经常沸腾,把肉片或蔬菜等放在汤里,随煮随吃。也有用酒精、石油液化气等做燃料的。用电加热的叫电。国语辞典注音 ㄏㄨㄛˇ ㄍㄨㄛ  拼音 huǒ guō相似詞: 1.暖鍋1. 一種鍋與爐合為一體的烹飪器具。2. 在沸湯中加入各種菜餚,可邊煮邊吃的一種烹飪方式。亦指用火鍋煮的菜餚。3. 籃球比賽時,甲隊的球員在投籃時,球被乙隊球員抄走。

词典名字:

火锅

词典发音:

huǒ guō

国语辞典

火锅 huǒguō

[chafing dish;Mongolian hot pot] 一种附装有热源(如木炭、电或酒精灯)、放在桌上烧煮的烹调器皿

基本解释

火锅[ huǒ guō ]

⒈  一种锅与炉合为一体的烹饪器具。

⒉  在沸汤中加入各种菜肴,可边煮边吃的一种烹饪方式。亦指用火锅煮的菜肴。

⒊  篮球比赛时,甲队的球员在投篮时,球被乙队球员抄走。

引证解释

⒈  金属或陶瓷制成锅、炉合一的一种食具。炉置炭火,使锅汤常沸以熟菜肴,随煮随吃。亦指用火锅煮的菜肴。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至於酧酢之具,则鏤花绘果为茶,十锦火锅供饌。”
《老残游记》第十九回:“端上饭来,是一碗鱼……四个碟子,一个火锅,两壶酒。”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火锅 (中国美食)

  • 火锅(英语:Hot Pot),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 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 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粉丝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 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