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词典解释: líng zhī 又称“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菌盖半圆形或肾形,盖面红褐或紫褐色,有漆状光泽。菌柄紫红褐色,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或立木、倒木上,也可人工培养。供药用,可治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等。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ㄥˊ ㄓ  拼音 líng zhī植物名。多孔菌科靈芝屬。子實體有一長柄,其上具有一腎形菌蓋,呈黑褐色,環以雲紋。蓋上有許多細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古代以靈芝為仙草,服食後可駐顏不老,具起死回生的神效,故稱為「靈芝」。亦稱為「希夷」。

词典名字:

灵芝

词典发音:

líng zhī

国语辞典

灵芝 língzhī

[glossy ganoderma] 一种蕈( Ganoderma lucidum ),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我国古代用来象征祥瑞

基本解释

灵芝[ líng zhī ]

⒈  植物名。多孔菌科灵芝属。子实体有一长柄,其上具有一肾形菌盖,呈黑褐色,环以云纹。盖上有许多细孔,呈白色或淡褐色。古代以灵芝为仙草,服食后可驻颜不老,具起死回生的神效,故称为「灵芝」。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瑞草、仙草。

《文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於重涯,濯灵芝以朱柯。”
薛综 注:“石菌、灵芝,皆海中神山所有神草名,仙之所食者。”
云笈七籤》卷三四:“口衔灵芝,降於形中,是谓真仙之术。”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早来到緑依依採灵芝 徐福 蓬莱。”
《陕北民歌选·信天游》:“黄河 畔上灵芝草,长得不高生得好。”

⒉  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九星、灵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⒊  比喻杰出人才。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灵芝冠众芳,安得闕亲近。”
黄遵宪 《别赖云芝同年》诗:“前有 龙 吕 后 朱 王。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灵芝 (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

  •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
  •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 灵芝 (汉语词汇)

  • 灵芝释义:传说中的瑞草、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