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母

词典解释

中医学病名。见《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疟发经久不愈,营卫损伤,邪气伏藏,顽痰夹瘀,结于胁间,而成痞块,作胀且痛,如疟之有母,故名。治疗多用鳖甲煎丸。本病相当于久疟形成的脾大。

词典名字:

疟母

词典发音:

nüè mǔ

国语辞典
1.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

张仲景金匮要略·疟病》:“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上·疟》:“麦蘖,并治食疟,消疟母。”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痎疟疟母》:“痎疟经年久不愈,疟母成块结癖癥。”
注:“疟母,久疟腹中成块癖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疟母

  • 疟母,病证名。疟疾久延不愈,致气血亏损,瘀血结於胁下,并出现痞块,名为疟母,类似久疟后脾脏肿大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