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

词典解释

古族名。羌人的一支。分布在今青海湖西南一带。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初受吐谷浑役属。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遣使朝贡。唐显庆年间(656—661)为吐蕃所并。另有“白兰羌”,唐初分布在今四川阿坝地区。唐武德七年(624年)来附,唐以其地为维、恭二州。

词典名字:

白兰

词典发音:

bái lán

国语辞典

白兰 báilán

[white orchid] 兰花的一种,叶子比秋兰略小,秋开青白色花,极香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兰的一种。

⒉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分布于今 青海省 南部及 四川省 西部地区。

《周书·异域传上·白兰》:“白兰 者, 羌 之别种也。其地东北接 吐谷浑,西北至 利模徒,南界 那鄂。”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神道碑》:“南通 丹粟,西望 白兰,关塞无虞,公之勋也。”
唐 武平一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诗:“圣念飞玄藻仙仪下 白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白兰 (木兰科含笑属植物)

  • 白兰(学名:Michelia alba DC.):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花白色,极香;花被片10片,披针形;雌蕊心皮多数,成熟时随着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时鲜红色。花期4-9月,夏季盛开,通常不结实。
  • 花洁白清香、夏秋间开放,花期长,叶色浓绿,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多栽为行道树。花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药用,有行气化浊,治咳嗽等效。少见结实,多用嫁接繁殖,用黄兰、含笑、火力楠等为砧木;也可用空中压条或靠接繁殖。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现广植于东南亚。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栽培极盛,长江流域各省区多盆栽,在温室越冬。(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