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

词典解释: bái lù dòng 1.洞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国语辞典注音 ㄅㄞˊ ㄌㄨˋ ㄉㄨㄥˋ  拼音 bái lù dòng地名。在江西省星子縣北廬山五老峰下。唐貞元中李渤與兄涉,兩人隱居讀書於此,畜一白鹿,故稱為「」。五代南唐昇元中在此建學館,宋咸平五年置書院,後廢。南宋朱熹知南康軍,重建修復,作為講學之所,稱為「書院」。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351页 第8卷 195

词典名字:

白鹿洞

词典发音:

bái lù dòng

国语辞典
洞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
基本解释

白鹿洞[ bái lù dòng ]

⒈  地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两人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故称为「白鹿洞」。五代南唐升元中在此建学馆,宋咸平五年置书院,后废。南宋朱熹知南康军,重建修复,作为讲学之所,称为「白鹿洞书院」。

引证解释

⒈  洞名。在 江西省 星子县 北 庐山 五老峰 下。 唐 贞元 中 李渤 与兄 涉 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

王建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君》诗:“君家 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白鹿洞 在 庐山 之阳,常聚生徒数百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白鹿洞 (北宋时期六大书院之一)

  • 白鹿洞,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东北玉屏山南,虎溪岩背后,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
  • 明朝始建寺,清乾隆年间重修,增建三宝殿、朝天洞、六合洞等。三宝殿后有宛在洞,洞中伏着一双泥塑白鹿,口向石罅。夏季酷热时,罅中常有烟雾涌出,缕缕可见,故称“白鹿含烟”。1993年重修,并向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