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

词典解释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1.【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2.【出自】: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3.【示例】:功名~,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元·张养浩《折桂令》曲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很高的境界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 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头一无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上起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不胜数数九寒冬冬扇夏炉炉火纯青青丝白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

词典名字:

百尺竿头

词典发音:

bǎi chǐ gān tóu

国语辞典
1.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 2.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 3.喻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4.佛教语。比喻道行达到极高的境界。
基本解释

百尺竿头[ bǎi chǐ gān tóu ]

⒈  百尺竿的顶端。比喻达到极高的境界,多用来勉励人的成就虽达登峰造极的境地,仍须努力上进。宋·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元·张养浩〈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也作「百丈竿头@@@万丈竿头」。

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每况愈下

英语to be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enlightenment (Buddhist expression)​


引证解释

⒈  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

唐 吴融 《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旧中书南厅壁间有 晏元献(晏殊 )《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跟掛骇旁人。’”

⒉  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卷十三:“王文穆(王钦若 )罢将帅,朝士皆有诗, 陈从易 诗最佳,云:‘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
张养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箇乾休。”

⒊  喻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宋 朱熹 《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尺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 三代 以下人物。”
夏衍 《文艺与体育的因缘》:“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百尺竿头,日新月异。”

⒋  佛教语。比喻道行达到极高的境界。按,《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作“”。

《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天童净全禅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成语解释

百尺竿头

【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示例】功名~,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元·张养浩《折桂令》曲

【近义词】百丈竿头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很高的境界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