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

词典解释: pén dì 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盆状的地表形态。世界最大的为刚果,中国最大的为塔里木。国语辞典注音 ㄆㄣˊ ㄉㄧˋ  拼音 pén dì四周被高山或高地圍繞的地形。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018页 第7卷 1416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81页

词典名字:

盆地

词典发音:

pén dì

国语辞典

盆地 péndì

[basin] 为山或高地所包围的平地

四川盆地

基本解释

盆地[ pén dì ]

⒈  四周高山或高地围绕的地形

英语basin (low-lying geographical feature)​, depression

德语Becken, Senke (S)​

法语bassin (géographie)​

引证解释

⒈  被山或高地围绕着的平地。

如: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盆地

  • 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depression)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因此,沉积盆地既可是大洋深海、大陆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间地带。从构造意义上说,盆地是地表的“负性区”。相反,地表除盆地以外的其他区域都是遭受侵蚀的剥蚀区,即沉积物的物源区,这种剥蚀区是构造上相对隆起的“正性区”。隆起的正性区遭受侵蚀剥蚀,使其剥蚀下来的物质向负性的盆地迁移,并在盆地中堆积下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均衡调整(或称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