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

词典解释

症名。 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亦作“盗汗”。中医指睡中汗出、醒时即止的病症。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自汗盗汗总括》:“盗汗阴虚分心肾,心虚不固火伤阴。” 郁达夫 《迟桂花》:“夜热也不再发,盗汗也居然止住,痰里的血丝早就没有了。”

词典名字:

盗汗

词典发音:

dào hàn

国语辞典

盗汗 dàohàn

[night sweat] 症名。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基本解释

盗汗[ dào hàn ]

⒈  一种不自觉流汗的症状。大多是因阴虚内热,或情绪紧张迫汗而出的结果。

冷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盗汗”。中医指睡中汗出、醒时即止的病症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自汗盗汗总括》:“盗汗阴虚分心肾,心虚不固火伤阴。”
郁达夫 《迟桂花》:“夜热也不再发,盗汗也居然止住,痰里的血丝早就没有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盗汗 科普中国

  •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