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词典解释: shí chāng pú 1.观赏植物的一种。茎可入药。国语辞典注音 ㄕˊ ㄔㄤ ㄆㄨˊ  拼音 shí chāng pú植物名。天南星科石菖屬,常綠性多年生草本。莖匍匐於地。葉似劍而細長,革質。花為圓柱狀肉穗花序,具劍狀的佛焰苞,呈淡黃或綠褐色。全株具特異的香氣。可供觀賞及入藥用。民間習俗於端午節時,束其葉插於簷前.以為避邪。或稱為「細葉菖蒲」。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0593页 第7卷 991

词典名字:

石菖蒲

词典发音:

shí chāng pú

国语辞典
观赏植物的一种。茎可入药。
基本解释

石菖蒲[ shí chāng pú ]

⒈  植物名。天南星科石菖属,常绿性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于地。叶似剑而细长,革质。花为圆柱状肉穗花序,具剑状的佛焰苞,呈淡黄或绿褐色。全株具特异的香气。可供观赏及入药用。民间习俗于端午节时,束其叶插于簷前·以为避邪。

德语Acorus gramineus (Bio)​

引证解释

⒈  观赏植物的一种。茎可入药。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治蘠薜荔、石菖蒲……不可胜纪。”
亦省作“石蒲”。 唐 无名氏瓦松赋》:“离离兮若星榆昭灼,燁燁兮疑石蒲之葱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石菖蒲

  • 石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tatarinowii),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