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

词典解释: lǐ qì bēi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东汉碑刻。隶书。公元156年镌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四面均刻有文字,碑阴、碑侧为题名。书法凝练瘦劲,为学汉隶者所重,有“汉隶第一”之誉。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ˇ ㄑㄧˋ ㄅㄟ  拼音 lǐ qì bēi東漢的碑刻。桓帝永壽二年(西元156)立。碑中記述魯相韓敕修飾孔廟、重造禮器等活動。書法結體方整,筆畫瘦勁峻逸,纖細能厚,用筆頓挫飛動。碑陰及兩側刻當時資助官吏名及錢數,文字完好,用筆自然奔放。為習漢隸者的範本,前賢以為無美不備。

词典名字:

礼器碑

词典发音:

lǐ qì bēi

国语辞典
  • 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 基本解释

    礼器碑[ lǐ qì bēi ]

    ⒈  东汉的碑刻。桓帝永寿二年(西元156)​立。碑中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重造礼器等活动。书法结体方整,笔画瘦劲峻逸,纤细能厚,用笔顿挫飞动碑阴及两侧刻当时资助官吏名及钱数,文字完好,用笔自然奔放。为习汉隶者的范本,前贤以为无美不备

    引证解释

    ⒈  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东汉 碑刻。在 山东 曲阜 孔庙。隶书。 桓帝 永寿 二年(公元156年)立,赞扬 鲁 相 韩勑 修饰孔庙立礼器。书法雄健挺秀,体现了 汉 隶的杰出风格。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礼器碑

  •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
  • 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